*內容取自信誼基金會奇蜜電子報(有好多份都遺失了),為第二胎做準備。
懷孕:即將進入第33週
到了懷孕第36週,胎兒變大了許多,已經很難在羊水裡旋轉自己的身體,所以只能做些動動手、動動腳的小動作。這個時候,胎兒已經做好出生的準備,而準爸媽也要趕緊做好生產的準備,以最愉快的心情迎接小生命的降臨!
媽媽的改變:
子宮底約32-38公分長。
準媽媽體重增加的速度應該趨向減緩。
一旦胎頭降入骨盆,原有的胃灼熱、消化不良以及氣喘的症狀都會減輕;但由於膀胱受到子宮壓迫,所以頻尿、漏尿的情況則是變得更明顯。
準媽媽的腹部迅速增大,所以很容易覺得腰痠背痛。
懷孕後期,有時準媽媽會覺得精力充沛,但仍勿過度勞累,因為睡眠品質不穩定,再加上胎兒重量造成的負擔,會讓準媽媽很容易感到疲勞。
寶寶的發展:
第36週:身長約40-50公分、體重約2000-3000公克。
由於脂肪量增加,胎兒的皮膚皺紋減少且呈粉紅色,而長滿全身的胎毛也逐漸消除,皮膚變得有光澤。
手指與腳指的末端已經長出指甲,有些胎兒也長滿頭髮。
所有器官已經大致發育完全,胎兒正在持續增加體重,好為出生做準備。
眼睛可以經常閉合、張開。
如果胎位正常(胎兒的頭部朝下),胎兒頭部正朝向準媽媽的骨盆入口,隨時可能下降固定在骨盆處。
產檢需知:滿34週,檢查項目如下:
1.第三次超音波檢查:
其目的在於評估胎兒生長是否正常,有無生長遲滯的情況;或有無胎頭太大、體重過重可能造成難產的情況;並可診斷出是否有前置胎盤或胎位不正(如臀位或橫位)的問題。
2.例行產檢,問診:
本胎不適症狀,例如水腫、靜脈曲張、出血、腹痛、頭痛、痙攣等。
身體檢查:
體重、血壓、子宮底高度、胎心音、胎位。
實驗室檢驗:
尿蛋白、尿糖。
3.領取B型肝炎注射手冊。
滿36週的例行產檢:從懷孕第36週開始,改為每週產檢一次。
問診:
本胎不適症狀,例如水腫、靜脈曲張、出血、腹痛、頭痛、痙攣等。
身體檢查:
體重、血壓、子宮底高度、胎心音、胎位。
實驗室檢驗:
尿蛋白、尿糖。懷孕35 週至37週建議做乙形溶血性鏈球菌的檢查。
重要提醒:
*將生產所需的物品準備齊全,放在一個包包內隨身攜帶,以便隨時到醫院待產。
*準媽媽一旦出現陰道出血、週期性腹痛或破水等明顯產兆,應該立刻到醫院檢查。
*懷孕第33週之後,準媽媽體重增加的速度應該減緩。每天最好都能測量體重,如果體重突然增加很多,要馬上找醫師檢查,以免對自己與胎兒造成危險。
*經常將兩腳抬高,可預防水腫及靜脈曲張。
*現在準媽媽的行動不太方便,也很容易疲倦。因此,要與家人隨時保持良好聯繫,也要避免長途旅行或是一個人單獨外出。
*準媽媽要有充分的休息,但也可以作些輕鬆、適度的運動(如:散步、簡單的家事),如此可讓自己比較有精神,也能減緩懷孕後期不適症狀。